發表文章

【翻譯練習】日本經濟重獲活水?

Will Japan rediscover its dynamism? 來源: 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leaders/2023/11/16/will-japan-rediscover-its-dynamism 物價上漲,動物本能,賦予日本久違契機 日本再度擄獲全球投資人目光。睽違十餘年,巴菲特今春首次重訪東京,他大量持股日本五家交易所,令巴菲特擁有「日本公司」(Japan, Inc) 具代表性產業的部位。上月,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執行長芬克不落人後,也來東京朝聖。芬克告訴日相岸田文雄:「歷史正在重演」。芬克將當前榮景喻為 1980 年代日本「經濟奇蹟」。即使 11 月 15 日發布之日本 GDP 數據不甚理想,照樣澆不熄投資人熱情。 懷疑人士也許會潑冷水,說唯一重演的歷史,是投資小白又被日本的假榮景給迷惑。1980 年代經濟奇蹟的結局,是爆發資產泡沫,日本經濟墜入數十年通縮與停滯。自此之後,每過十年左右,包含本刊在內的觀察者會提醒日本新任首相,指出微露曙光的改變跡象,並稱太陽正從地平線探頭。外國投資人再度湧入,然後他們過了幾年便黯然撤離。日本經濟最近這次的希望之光,會擺脫以往虎頭蛇尾的命運嗎? 確實有機會。兩股外部衝擊與兩項內部轉變同時到位,可望翻轉日本經濟局面。第一股外在衝擊,也是最顯而易見的衝擊,在於物價。大多數國家近年來苦惱如何壓低通膨,日本卻始終期盼最終能把通膨拉起來,而且還要繼續拉上去。多年來貨幣寬鬆魯莽政策達不到的目標,靠著全球供應鏈緊縮加上匯率疲軟就一下搞定,也把日本標題通膨推高到超過日銀設定的 2% 目標。沒錯,這樣的通膨,並不是日銀預期的由需求驅動的通膨;然而,通膨還是改變了企業、員工、消費者對物價的看法,更重要的是改變對薪資的看法。新開闢的這條路雖然狹窄,但總算能夠通往較健全的薪資與消費成長循環。 第二股衝擊是地緣政治。烏俄戰爭與美中角力,激起關鍵產業新一波投資潮,並展開區域供應鏈重配置,日本有望從中得益。 兩項內部轉變較不明顯,但重要性同樣不容小覷。第一項內部轉變,是前首相安倍晉三任內啟動公司治理改革,成效斐然。日本機構投資人、甚至東京證券交易所,都在更強力施壓大企業,要求其提高企業價值,由此可見改革行動確實已邁入前景可期的新紀元。 第二項內部轉變常受忽視:世代變遷。在歷史悠久老企業,堅守 1980 年代黃

【翻譯練習】請關注「標普 493」

Forget the S&P 500. Pay attention to the S&P 493 來源: 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finance-and-economics/2023/11/08/forget-the-s-and-p-500-pay-attention-to-the-s-and-p-493 說到美股,第一個讓你想到的,也許是幫你賺到錢的公司,也許是你考慮買進的公司。如果都不是,那你很有可能想到的是某間赫赫有名的大公司,但再怎麼大,都難與「七巨頭」相提並論。 Alphabet、亞馬遜、蘋果、Meta、微軟、輝達、特斯拉,這七間公司是名副其實的華爾街超級巨星,每間都在過去五十年內創立,其中五間的歷史更是不到三十年。每間市值都破一兆美元 (不過 Meta 和特斯拉市值後來分別掉到八千億和七千億美元)。七巨頭加持之下,美股遙遙領先他國股市。歐股沒半間公司市值破一兆美元,過去三十年內也生不出半間市值破一千億美元的公司。所以不意外地,這十年來,美股標竿指數標普 500 的年平均報酬率比歐股標竿指數 Stoxx 600 贏了 1.5 倍。 只是有個問題。這個華麗表象,是靠著用七巨頭來代表整個美股才撐起來的。世人往往不假思索就把七巨頭跟美股混為一談,有部分是因為七巨頭在標普 500 成分股占比極高:以市值衡量,七巨頭在標普 500 占比為 29%,所以七巨頭表現也深深牽動標普 500 績效。可是,七巨頭只是標普 500 的七間公司。結果好幾十年來,標普 500 其他 493 間公司並沒有像七巨頭那樣出了名的行動敏捷、打破成規和征服世界。所以,本文就來介紹一下去掉七巨頭的標普 493 會是什麼模樣。 最明顯的一點,標普 493 的公司歷史悠久得多。看看標普 493 名列前茅的大公司,第一名是由兩位九十多歲高齡老者領軍的投資公司波克夏,第二名是十九世紀由美國內戰退伍軍人成立的藥廠禮來,第三名是公司名取自聯準會創辦人之名的摩根大通。公司老,不一定表示創新能力差。這三家公司即使沒有加入兆元俱樂部,但成就始終卓越非凡,不過也沒有罹患大頭症。 標普 493 老成穩重,較不易受市場投資情緒波動所影響。只是老成穩重有好有壞。好處在於,老公司老神在在挺過 2022 年崩盤。2022 年初標普 493 沒像七巨頭被炒作得那麼厲害,因此熱度退

【翻譯練習】解放軍不如想像之強

The People’s Liberation Army is not yet as formidable as the West fears 來源: 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special-report/2023/11/06/the-peoples-liberation-army-is-not-yet-as-formidable-as-the-west-fears 冷戰期間,美國高估蘇聯軍力。把敵人看得太厲害,所帶來的危害不亞於輕敵。烏俄戰爭讓西方國家驚覺原來俄軍如此不堪。那麼對於中國解放軍實力,西方國家的評估又有多準確? 解放軍已脫胎換骨,陸海空三軍都不容小覷。解放軍也更先發制人,諸如南海造島、印中邊界衝突、海外軍事基地、台海演習示威。 不過中國政府自忖,要與美國一戰,解放軍還遠不夠格。例如,中國若想拿下台灣,解放軍除了得解決老毛病,像是人事結構迂迴、後勤不足、以及自越戰以來未曾實戰,還必須對付新問題,例如烏俄戰爭之警惕、美國管制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、軍中技術人才荒。 另外,解放軍幾十年來沒上戰場,心態鬆懈,這種「和平病」也需克服。此期間解放軍多管閒事且貪腐橫行,最要不得的是 1989 年天安門事件解放軍屠殺自家人。 然而中共獨裁體制阻礙向上回報問題,改革談何容易。雖已展開相關行動,但並非一蹴可幾。 此次特別報導檢視的並非解放軍強項,而是解放軍弱點,並探討美國及其盟友可從中獲得何種啟發。報導無意把解放軍形容成紙老虎,畢竟解放軍確實構成威脅。社會大眾對解放軍的討論,有時很像冷戰時期的疑神疑鬼,為免重蹈覆轍,本刊致力平衡報導,這才是真正用意。 猜猜看 跟冷戰時期前輩一樣,現今情報官常以硬體來評量解放軍實力。透過衛星影像、校閱、演練、演習,外人得以瞧見中國展現的武器,但極難由此衡量中國實際作戰時有無能力運用這些武器,也不易評估中國的戰略意圖,戰略意圖通常要從解放軍曖昧的對外發言來剖析。 以中國攻台時機為例。習近平是有說過要在中國建國百年的 2049 年以前完成統一,也提到要在 2035 年前「基本」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(後來提前到 2027 年)。 美國情報顯示習近平下令解放軍到 2027 年需具備攻台能力,但不代表習近平屆時就會決定攻台。有能力攻台和實際去攻台,兩者有別,只是媒體報導、政治論辯和軍事首長言論通常不會談到這項區別。 把能夠

【翻譯練習】顧孫責任重壓,中國爺奶難扛

Babysitting duties are stressing China’s grandparents 來源: 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china/2023/10/12/babysitting-duties-are-stressing-chinas-grandparents 三代同堂再也不是育兒解方 四川省有位阿嬤把女兒女婿告上法院,指控他們沒付顧孫酬勞。此事引發社群媒體熱議,畢竟按照中國人慣例,疼孫的祖父母是無償顧孫的。小男孩的爸媽在其他城市工作,這位姓段的阿嬤顧孫顧了五年。她希望得到報酬。9 月,當地法官判阿嬤勝訴,小男孩的爸媽得付阿嬤 82,500 元人民幣。 在中國,覺得自己接了顧孫苦差事的祖父母,不是只有段阿嬤。近年來,中國官媒愈來愈頻繁出現類似上述官司的報導,稱祖父母逐漸厭倦被當成免錢顧孫的幫傭。2021 年,四川省還有一位阿公拿到 10 萬元人民幣顧孫費,法官斥責小孩的爸媽「啃老」,占自己老父母的便宜。 中國的祖父母一直都有出力幫忙顧孫。但以前曾有其他便利的托兒管道。毛澤東時期設立過國營托兒所,費用低廉,用意是鼓勵母親到田裡和工廠工作。1978 年,毛澤東死後兩年,中國開始改革開放,這段期間許多托兒所關閉,尚有營業者寥寥可數,且費用往往高昂,又常只接受三歲以上兒童就讀。另一方面,保母瀆職醜聞頻傳,可靠度大打折扣。 目前,大部分中國家庭仰賴祖父母照看年幼子女。2017 年一份研究發現,各大城市近八成家庭是由祖父母顧孫。從農村遠赴城市的勞工出外打拚時,會拜託留在家鄉的祖父母幫忙帶孫。中國很多村子只剩老人和小孩。一胎化政策下,許多兒童獨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名長輩的關愛,顧孫負擔較能分攤。很多中國人五十幾歲就退休,提早退休的中老年人也投入顧孫行列。 可是祖父母犧牲不小。許多祖父母在孫兒出生後,離家搬去與自己子女同住。中國大城市有好幾百萬名這類「老漂族」。老漂族與友人斷絕來往,孤獨和憂鬱恐怕找上門。老漂族也更不易就醫,因為外地人經常沒資格使用大城市的公共服務。2016 年一胎化政策廢除後,有些祖父母或許得顧更多孫。白領上班族工時往往很長,根本很難親自育兒。 祖父母帶大的兒童,可能沒辦法獲得最理想的教養。父母擔心祖父母寵壞孫兒。有研究指出隔代教養兒童的肥胖機率較高。另有研究顯示農村地區幼兒經常認知發展遲緩,原因之一是祖父母可能不了

【翻譯練習】晉升祖父母,幸福不外求

The Happy Art of Grandparenting 作者:Arthur C. Brooks 來源: https://www.theatlantic.com/ideas/archive/2023/06/happiness-grandparenting-family-parenthood/674470/ 孫兒出生,自是再添無比喜悅。若是親生子女出世,難免惶恐不安,心緒繁亂,因將引發全盤變化,需付出重大犧牲。然而孫輩誕生,則毫無犧牲之感。我所認識之人,並無人怨嘆道「我本胸懷大志,卻因孫輩毀了一切」。 喜獲孫兒,固然幸福滿盈,但不代表帶孫之道並無優劣之別。事實上,眾多研究正是針對此主題。本文以社會學家角度略述帶孫心法。 相關研究指出,升級祖父母之所以感到幸福,有諸多原因可解釋。2016 年一份研究稱晉升祖父母最可喜面向是能與孫輩「相親相愛」,其次為「共同活動」。我倒想探討身為祖父與身為人父之歡樂時光有何不同。就我而言,身為人父最樂時刻莫過於「謝天謝地,尖叫聲暫歇,耳根終於能享一秒清淨」,其次是「免帶小孩跑急診,但可能只限一星期」。 為人父母,為人祖父母,兩者幸福感之差異,首先在於責任:老一輩能比父母精心創造更多美好時光。祖父母能用糖果討孫輩歡心,孫兒返家後則會因吃太多糖討父母生氣。另一種差異則與年紀有關:50 多歲比 30 多歲的自己更平靜,很多事也更看得開,較不會動輒發怒。 研究多有指出年齡漸長之影響。2016 年一份「心理年齡」研究以數百名美國中西部祖父母為調查對象,結果顯示年紀較輕之祖父母自認較同齡者更老,至於年紀較大才升級祖父母者雖新獲此種體驗,但仍則自認較同齡者更年輕。 祖父母教養相關文獻定義中,祖父母至少有五種基本類型:正常、歡樂、保守、代父母職、明智。我希望自己屬於歡樂型,而我認為自家祖父主要算是歡樂型,他自製保險桿大貼紙,上頭書寫詼諧警語;祖父也總是強拉筆者打槌球,總是贏得毫不留情,開懷大笑。(對歡樂型的祖父而言,我就是祖父的歡樂來源。) 有時祖父也顯現明智一面。我曾詢問祖父何以從不讓我贏球,此時祖父正色答道:「槌球場上的男人絕不示弱。」值得銘記在心。 大部分祖父母認為傳道授業解惑是其重責大任。2018 年 AARP 樂齡會一份調查訪問 2,654 名祖父母,逾半受訪者會與孫輩討論道德觀或價值觀。一些主題較不常受討論,例如僅 23% 受訪者稱能

【翻譯練習】五招擺脫擔心未來

5 Ways to Stop Worrying About the Future 作者:Jay Shetty 來源: https://medium.com/@jshetty1/5-ways-to-stop-worrying-about-the-future-9deab424a85b 你對自己或家庭的未來感到迷惘嗎?每當想到事業、伴侶、人際關係、或人生熱情,這股不確定或許總讓你心神不寧。如果真的說中你的情形,其實很多人都跟你一樣。 美國焦慮憂鬱研究協會指出,單在美國就有將近四千萬人也在對抗焦慮。焦慮是美國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,而且疫情以來受焦慮所困的人數大幅攀升。 傑.謝帝 (Jay Shetty) 將在本文介紹會讓生活卡關的十種恐懼,並提供五道解方,幫助大家停止擔心未來並開始建立自信,平息種種擔憂。 十種恐懼 謝帝表示,如果一個人在恐懼某件事,他真正怕的不是那件事本身,而是怕經歷那件事時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感受,或是怕那件事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。我們怕的是那件事造成的情緒體驗。 十種恐懼:怕改變、怕孤單、怕失敗、怕被拒絕、怕未知、怕壞事發生、怕受傷害、怕被批評、怕匱乏、怕失去自由。 想想自己目前正經歷幾種恐懼。譬如說,也許你怕丟掉工作,也許你怕失敗和怕被拒絕。但要是你轉個念頭,把失業當作轉機呢?這樣想的話,沒工作這件事就不值得恐懼了。 許多人害怕人生必經關卡,也就是一定會發生、逃避不了的事情。問題來了:既然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恐懼有很多都將成真,那麼我們該怎麼做,才能活出有意義、有活力、充實的人生呢? 如果你懼怕明知必會發生的事情,就會把自己搞得動彈不得,無法跳脫這份恐懼。 以下是謝帝提出的五道解方,幫助你阻絕焦慮,培養信心,重拾活力。 一、無須杞人憂天 某種程度的擔心未來,是人之常情。對未來的擔心,會擔心個沒完。以前,大家連嚐一口咖啡都沒興趣。現在,每路過三個街區,一定會看到大排長龍的咖啡店,大家等不及要解咖啡因的癮。 謝帝引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朱馬 (Calestous Juma) 的書籍著作,說道:「我們往往抗拒新科技,不是因為我們覺得新科技很爛,而是因為我們害怕新科技不知會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,以及因為我們心想新科技會不會要我們不得不放棄什麼。我們害怕新科技會讓我們失去自己生活型態的某些特質。我們害怕新科技會讓我們遠離大自然和內心深層的使命,朱馬認為大自然和

【翻譯練習】經濟學人全球要聞.20231004

圖片
● 美國佛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蓋茲強勢發起罷免投票,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趕下台。8 名共和黨籍眾議員與所有現任 208 名民主黨眾議員投下同意票。麥卡錫力促兩黨通過開支法案後,蓋茲首先發難,於 10 月 2 日提出「罷黜動議」。以往眾議院僅曾於 1910 年舉辦一次罷免投票,然該次罷免行動未果。麥卡錫黯然退位,眾議院群龍無首:多數黨共和黨目前尚無替代人選。 ●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出爐,Pierre Agostini、Ferenc Krausz、Anne L'Huillier 三名學者因光脈衝研究獲此殊榮。雷射光通過氣體產生超短光脈衝,可藉以觀察電子之快速移動。L'Huillier 於 1987 年發表研究結果,Agostini 與 Krausz 於2001 年將該研究發揚光大。 ● 美國總統拜登向北約數盟國領袖喊話,對其保證美國將持續援烏。9 月 30 日拜登簽署通過美國政府臨時開支法案,然該法案未包含援烏經費。拜登發言後,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重申,烏克蘭之盟國已承諾將挺烏「到底」。 ● 義大利威尼斯附近一部大客車衝出高架橋,造成至少 21 死 (含 2 名兒童)、18 傷。該大客車載送烏克蘭旅客,自 30 公尺高度墜落起火,威尼斯市長稱現場「宛如末日」。車禍原因仍待調查。 ● 波蘭同意放行烏克蘭穀物經波蘭邊境運至他國,波烏兩國長久紛爭有望告終。波蘭與中歐他國禁止進口烏克蘭穀物,稱恐破壞本國市場。 ● 聯合國人道工作小組奔赴納戈爾諾-卡拉巴赫,小組成員得知當地僅餘 50 至 1,000 名亞美尼亞裔民眾。二週前亞塞拜然自亞美尼亞分離份子手中奪回納戈爾諾-卡拉巴赫控制權,引發逾十萬人逃亡至亞美尼亞境內。另一方面,亞美尼亞國會票決通過加入國際刑事法院,導致亞美尼亞與前盟國俄羅斯關係愈趨緊張。 ● 世界銀行將南亞 2023 年預期經濟成長率自 5.6% 上修至 5.8%,稱南亞經濟展望於開發中國家最為亮眼。印度本會計年度預期經濟成長率為 6.3%。世銀警告,南亞各國可能依然未能達其經濟成長目標。 本日數據:17%,美國「全國顧客暴怒調查」顯示承認自身與商家互動時「無禮」之顧客比例。